——饺子与节气文化的温暖传承
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全年中白昼最短、夜晚最长的日子。关于冬至吃饺子的习俗,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。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的故事。相传他返乡时正值寒冬,看到乡亲们耳朵冻伤,便用羊肉、辣椒和药材包裹在面皮中,制成“娇耳”煮汤施舍给百姓。后来,“娇耳”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饺子,成为冬至家家户户必备的美食。
如今,冬至吃饺子不仅是对这一传统习俗的延续,更象征着团圆与温暖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,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,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。饺子形似元宝,寓意财富滚滚而来;其圆形设计则象征团团圆圆。冬至吃饺子,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,也是对生活幸福的期盼。在这个寒冷的节气里,一碗热腾腾的饺子,足以驱散严寒,带来无尽的温馨与满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