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卧薪尝胆小古文原文和翻译】“卧薪尝胆”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故事,出自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。这个成语讲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忍辱负重、发奋图强,最终成功复国的故事,寓意着坚韧不拔、自强不息的精神。
以下为“卧薪尝胆”的小古文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,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展示。
一、原文
> 越王勾践,其先禹之苗裔,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。封于会稽,以奉守禹之祀。后二十余世,至于允常。允常之时,与吴王阖庐战,而死。越王勾践,乃其子也。
> 吴王闻之,大怒,遂伐越。越王败于夫椒,走保会稽山。吴王围之,越王乃使大夫文种,献宝器于吴王,求和。吴王弗听,曰:“吾欲灭越。”于是越王乃入臣于吴。
> 三年,吴王归越王,越王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皆尝其味。曰:“女忘会稽之耻邪?”
> 日:‘我虽无能,但愿君王勉之。’
二、现代汉语翻译
句子 | 翻译 |
越王勾践,其先禹之苗裔,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。 | 越王勾践的祖先,是大禹的后代,是夏朝帝王少康的庶子。 |
封于会稽,以奉守禹之祀。 | 他被封在会稽,用来祭祀大禹。 |
后二十余世,至于允常。 | 之后二十多代,到了允常这一代。 |
允常之时,与吴王阖庐战,而死。 | 允常的时候,与吴王阖庐交战,战死。 |
越王勾践,乃其子也。 | 越王勾践是他的儿子。 |
吴王闻之,大怒,遂伐越。 | 吴王听说后大怒,于是攻打越国。 |
越王败于夫椒,走保会稽山。 | 越王在夫椒战败,逃到会稽山据守。 |
吴王围之,越王乃使大夫文种,献宝器于吴王,求和。 | 吴王包围了他,越王于是派大夫文种向吴王进献宝物,请求讲和。 |
吴王弗听,曰:“吾欲灭越。” | 吴王没有接受,说:“我想灭掉越国。” |
于是越王乃入臣于吴。 | 于是越王就去吴国当臣子。 |
三年,吴王归越王,越王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皆尝其味。 | 三年后,吴王放回越王,越王于是刻苦自励,把苦胆放在座位旁,无论坐卧都尝它的味道。 |
曰:“女忘会稽之耻邪?” | 他说:“你忘记会稽山的耻辱了吗?” |
日:‘我虽无能,但愿君王勉之。’ | 他说:“我虽然无能,但希望君王努力。” |
三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出处 | 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 |
故事主角 | 越王勾践 |
核心精神 | 忍辱负重、发愤图强、自强不息 |
原文关键词 | 卧薪尝胆、苦身焦思、置胆于坐 |
翻译重点 | 体现勾践的坚毅与复仇决心 |
现代意义 | 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奋斗,永不放弃 |
通过“卧薪尝胆”这个典故,我们可以看到勾践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,最终实现复国的目标。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毅力与智慧,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