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资讯 > 甄选问答 >

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对照翻译

2025-08-14 21:57:25

问题描述:

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对照翻译,卡到崩溃,求给个解决方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4 21:57:25

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对照翻译】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是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的节选,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》。该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与文臣蔺相如之间的故事,展现了他们的忠诚、智慧和团结精神,同时也体现了“将相和”的历史佳话。

以下是对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部分原文的总结与对照翻译,以表格形式呈现,便于理解与查阅。

一、

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主要分为几个部分:

1. 蔺相如出使秦国:在秦强赵弱的背景下,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,凭借机智与勇气,成功保全了赵国的玉璧,并在渑池之会中维护了赵王的尊严。

2. 廉颇对蔺相如的不满:廉颇认为蔺相如出身低微,却位居自己之上,多次想羞辱他。

3. 蔺相如避让:蔺相如为了避免冲突,多次退让,表现出顾全大局的胸怀。

4. 廉颇负荆请罪:廉颇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主动向蔺相如请罪,两人化干戈为玉帛,成为千古佳话。

这段历史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性格与智慧,也体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的精神。
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
原文 翻译
蔺相如者,赵人也,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。 蔺相如是赵国人,曾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。
时秦昭王欲以十五城请易璧,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曰:“秦强而赵弱,不可不许。” 当时秦昭王想要用十五座城来换取和氏璧,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大臣商议说:“秦国强大,赵国弱小,不能不答应。”
蔺相如曰: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,曲在赵;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,则曲在秦。” 蔺相如说:“如果秦国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,责任在赵国;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城,责任就在秦国。”
乃使其从者衣褐,怀其璧,从径道亡,归璧于赵。 于是他让随从穿着粗布衣服,带着璧,从小路逃回赵国,把璧送回赵国。
秦王怒,欲刃相如,相如张目叱之,秦王不敢加害。 秦王生气,想杀了蔺相如,蔺相如瞪眼怒斥,秦王不敢加害。
相如既归,赵王以为贤大夫,使不辱于诸侯,拜相如为上卿。 蔺相如回国后,赵王认为他是贤能的大夫,能够不辱使命,任命他为上卿。
廉颇曰:“我见相如,必辱之!”相如闻,不肯与会。 廉颇说:“我见到蔺相如,一定要羞辱他!”蔺相如听说后,不愿与他见面。
相如曰:“夫以秦王之威,而相如廷叱之,辱其群臣。相如虽驽,独畏廉将军哉?” 蔺相如说:“以秦王的威势,我敢于在朝廷上斥责他,羞辱了他的群臣。我虽然愚钝,难道就怕廉将军吗?”
吾所以为此者,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 我之所以这样做,是因为把国家的紧急事务放在前面,把个人的仇恨放在后面。
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 廉颇听到这话后,脱去上衣,背着荆条,通过宾客到蔺相如门前请罪。

三、结语

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不仅是历史记载,更是中华文化中“忠义”“团结”“顾全大局”精神的体现。蔺相如的智慧与气度,廉颇的勇猛与悔过,共同谱写了“将相和”的动人篇章。这段历史至今仍被广泛传颂,成为教育后人的重要素材。

通过以上原文与翻译的对照,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的内容与内涵,感受古代士人的风骨与智慧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