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昭然若揭是什么意思】“昭然若揭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事情非常清楚、明显,像被揭开一样一目了然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某种行为、真相或问题等已经暴露无遗,无法再隐藏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昭然若揭 |
拼音 | zhāo rán ruò jiē |
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今沛公先破秦入关,秋毫不犯,封闭宫室,还军霸上,以待大王。故遣将守关者,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。劳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赏,而听细说,欲诛有功之人,此亡秦之续耳。窃为大王不取也!”(虽非直接出处,但类似表达在古代文献中常见) |
释义 | 形容事情非常清楚、明显,像被揭开一样一目了然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用于描述真相、问题或行为的暴露。 |
近义词 | 显而易见、一目了然、无所遁形 |
反义词 | 隐晦难懂、扑朔迷离、含糊其辞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描述事实清晰 | 他的行为早已昭然若揭,所有人都看在眼里。 |
表达对某事的揭露 | 这个阴谋终于被揭露,真相昭然若揭。 |
评论事件透明度 | 调查结果公布后,整个事件变得昭然若揭。 |
三、常见误用提醒
- 误用1: “昭然若揭”常被误用为“掩盖真相”,其实它强调的是“真相被揭露”。
- 误用2: 不应与“隐秘莫测”混用,两者含义相反。
- 误用3: 不能用于形容物品的外观,如“这个杯子昭然若揭”,不符合语法和语义。
四、总结
“昭然若揭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事情真相大白、清晰可见。它适用于多种语境,尤其在新闻报道、文学作品或日常交流中,能有效传达出“事情已经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”的含义。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表现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