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摧枯拉朽的意思】“摧枯拉朽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力量强大,轻易地摧毁一切薄弱或腐朽的事物。这个成语形象生动,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,常用于描述军事、政治、社会变革等场景中的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压倒性胜利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摧枯拉朽 |
拼音 | cuī kū lā xiǔ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其兵强,能摧枯拉朽。” |
本义 | 摧毁干枯的树木,折断腐烂的木头,比喻力量极强,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或克服困难。 |
引申义 | 形容事物发展迅速、势不可挡,或某种势力强大到可以轻易消灭一切障碍。 |
二、用法与示例
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描述战争胜利 | 敌军如潮水般涌来,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其击溃。 |
形容改革迅速 | 这场改革如摧枯拉朽,迅速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。 |
表达个人气势 | 他一出场,就展现出摧枯拉朽的气势,让对手望而生畏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势如破竹、所向披靡、势不可挡 |
反义词 | 原地踏步、举步维艰、力不从心 |
四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适用范围:该成语多用于正面描写强大的力量或势头,不宜用于负面情境。
2. 语气强度:使用时需注意语气的强烈程度,避免在正式场合中过度夸张。
3. 搭配对象:通常与“力量”、“气势”、“胜利”等词搭配使用,增强表达效果。
五、总结
“摧枯拉朽”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,既可用于描述军事上的压倒性胜利,也可用于形容社会变革、经济崛起等现象。其核心含义是强调力量的强大和行动的高效,给人以震撼和鼓舞。在实际使用中,应根据语境合理运用,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