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作者介绍】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,是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诲,强调在艰难困苦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坚韧与品格。这句话虽非孔子亲撰,但其思想源于孔子的思想体系。
以下是对该句出处及其背景的总结,并附上相关资料表格。
一、
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篇,意思是: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,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。这句话比喻人在逆境中才能显现出真正的品质和意志。孔子通过这一比喻,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要坚持不懈、保持操守。
此句虽不是孔子亲自撰写,而是后人整理的孔子言论,但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修身、立志的重要理念。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守信念的人。
二、信息表格:
项目 | 内容 |
句子原文 |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|
出处 | 《论语·子罕》 |
作者 | 孔子(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) |
作者身份 | 春秋时期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 |
出处背景 | 《论语》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,成书于战国初期 |
语义解释 | 在严寒中才看得出松柏不凋,比喻人在困境中才能体现真性情与坚强意志 |
文化影响 | 被广泛引用,用于赞美坚贞不屈的精神,常见于文学、演讲、教育等领域 |
相关名言 | 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 |
三、补充说明:
虽然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并非孔子亲笔所写,但它准确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精髓。孔子重视人的品德修养,强调在逆境中磨炼意志,这正是他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。因此,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,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。
在现代语境中,这句话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坚定信念,不轻易动摇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论语》或孔子思想,可参考《论语译注》或《孔子传》等经典文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