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学康诰章原文】《大学》是儒家经典《礼记》中的一篇,后被朱熹列为“四书”之一,成为古代士人必读的经典。其中“康诰章”是《大学》中的一段重要内容,主要阐述了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思想体系,并引用《尚书·康诰》中的语句来加强其说服力。
一、
“康诰章”在《大学》中属于“三纲领”和“八条目”的重要部分,强调了“明明德”、“亲民”、“止于至善”的核心理念,并通过《尚书·康诰》的内容进一步论证了“以德治国”的思想。文中引用了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等语句,说明个人修养需要不断磨砺与提升,同时也指出治理国家必须以德为本,以民为重。
这一章不仅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,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道德与政治关系的深刻思考。
二、表格:《大学·康诰章》原文及释义对照
原文 | 释义 |
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 | 大学的根本道理在于彰显光明的德行,亲近百姓,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。 |
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 | 知道目标之后才能坚定,坚定之后才能宁静,宁静之后才能安稳,安稳之后才能思虑,思虑之后才能有所收获。 |
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” | 古代想要在天下彰显光明德行的人,首先要治理好国家;想要治理国家,首先要整顿家庭;想要整顿家庭,首先要修养自身。 |
“《康诰》曰:‘克明峻德。’” | 《尚书·康诰》说:“能够彰显崇高的德行。” |
“‘以亲九族。’” | “以亲近家族成员。” |
“‘以保百姓。’” | “以保护百姓。” |
“‘以检于厥躬。’” | “以反省自身。” |
“‘若涉春冰。’” | “如同踏过春天的薄冰,需谨慎行事。” |
“‘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焉。’” | “内心宽广,能包容他人。” |
“‘如有一物,其无以加于此矣。’” | “如果有一种东西,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。” |
三、结语
《大学·康诰章》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,也是古代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指南。通过引用《尚书·康诰》的内容,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身处何位,都应注重内在修养,以德服人,以诚待人,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