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分崩离析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分崩离析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整体或组织在内部矛盾、分裂或崩溃的情况下,变得四分五裂、无法维持原状。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国家、团体、家庭等大型结构的瓦解状态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分崩离析 |
拼音 | fēn bēng lí xī |
出处 | 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郑伯克段于鄢……遂置姜氏于城颍,而誓之曰:‘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。’既而悔之。”后世引申为“分崩离析”。 |
释义 | 形容事物分裂、瓦解,失去原有的统一性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组织、国家、社会等因内部分裂而崩溃的状态。 |
近义词 | 四分五裂、土崩瓦解、支离破碎 |
反义词 | 团结一致、坚不可摧、和衷共济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句 |
国家局势 | 战争导致国家分崩离析,人民流离失所。 |
家庭关系 | 家庭成员之间长期不和,最终导致家庭分崩离析。 |
组织管理 | 管理混乱,部门间缺乏协作,企业逐渐分崩离析。 |
社会现象 | 政治腐败引发社会动荡,国家出现分崩离析之势。 |
三、总结
“分崩离析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描述原本统一的整体因内部矛盾或外部压力而彻底瓦解的状态。它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,也蕴含着深刻的警示意义。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,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。
通过理解其含义、用法及适用情境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,避免误用或滥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