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龙骧虎步出处于哪里】“龙骧虎步”是一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的气度不凡、威风凛凛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气势和风采。那么,“龙骧虎步”究竟出自何处?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。
一、
“龙骧虎步”这一成语最早见于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。原文为:“龙骧虎步,高视阔步。”意指像龙一样昂首挺胸,像虎一样步伐稳健,形容人举止威严、气度非凡。后来,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有才华、有气魄的人。
该成语多用于褒义,强调人物的自信与威仪,常见于古代文人对英雄人物的赞颂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也被用来形容某人行事作风稳重、气势十足。
二、出处与释义对照表
成语 | 出处 | 原文 | 释义 | 用法 |
龙骧虎步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 | “龙骧虎步,高视阔步。” | 比喻人举止威武,气度不凡。 | 多用于褒义,形容人有气势、有风范 |
三、延伸说明
虽然“龙骧虎步”最早出现在《三国志》,但其形象在更早的文献中已有类似表达。例如,《史记》中也有对英雄人物气概的描写,虽未直接使用“龙骧虎步”,但其精神内核是一致的。
此外,该成语在后世文学中被多次引用,如唐代诗人杜甫、宋代文豪苏轼等,均在其作品中借以描绘人物风采。因此,“龙骧虎步”不仅是历史典故,更是中华文化中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。
四、结语
“龙骧虎步”作为一句经典成语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,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威仪与自信的传统价值观。了解其出处与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阅读与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一词语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成语或历史典故,欢迎继续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