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绵延不绝的意思是什么】“绵延不绝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事物连续不断、没有尽头的状态。它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观、历史发展、情感延续等场景,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画面感。
一、含义总结
词语 | 绵延不绝 |
拼音 | mián yán bù jué |
含义 | 形容事物连续不断,没有停止或中断的迹象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写山脉、河流、建筑、情感、历史等持续不断的景象。 |
近义词 | 连绵不断、接连不断、无尽无休 |
反义词 | 断断续续、间断、终止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山川之险,绵延不绝。” |
二、具体解释
“绵延”意为连绵不断,形容事物在空间上延伸;“不绝”则表示不停止、不中断。合起来,“绵延不绝”强调的是一个持续不断、没有尽头的状态。
例如:
- 自然景观:群山绵延不绝,一眼望不到尽头。
- 历史发展:中华文明绵延不绝,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。
- 情感表达:他对家乡的思念绵延不绝,从未停歇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自然风光 | 长江水浩浩荡荡,绵延不绝,奔流不息。 |
历史文化 |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绵延不绝,代代相传。 |
情感描写 | 她的回忆绵延不绝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。 |
建筑景观 | 长城蜿蜒起伏,绵延不绝,气势磅礴。 |
四、注意事项
虽然“绵延不绝”是常用成语,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是否合适。它更适合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口语中可用“一直不断”“没完没了”等更通俗的说法替代。
此外,该成语多用于正面或中性语境,较少用于负面描述(如“烦恼绵延不绝”虽可通,但不如“烦恼不断”常见)。
五、结语
“绵延不绝”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能够生动地传达出一种持续不断、连绵不断的意境。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中,恰当使用这一成语,都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