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暮江吟中的瑟瑟的含义】《暮江吟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傍晚江景的七言绝句,全诗如下:
> 暮江吟
> 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
> 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
在这首诗中,“瑟瑟”一词虽然简短,却在诗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它不仅描绘了江水的动态,还渲染了黄昏时分的静谧与凄美。
“瑟瑟”在《暮江吟》中主要用来形容江水因风而产生的轻微波动声,带有轻微的、细碎的声音感。这种声音既表现了自然的宁静,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。从字面来看,“瑟瑟”常用于描述风吹动树叶或水面的轻响,具有一定的拟声效果。在诗中,它与“红”形成对比,表现出夕阳下江水的色彩变化和动态美感。
此外,“瑟瑟”在古诗词中也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孤寂、清冷的情绪,这与诗中“可怜九月初三夜”的情感基调相呼应,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层次。
表格:关于“瑟瑟”的解析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出处 | 白居易《暮江吟》 |
字面意思 | 形容风吹动物体发出的轻微声响,如风拂叶、水波荡漾等 |
在诗中的含义 | 描写江水因风而泛起的微波,带有一种轻柔、细碎的声音感 |
情感作用 | 增添画面的动态感,同时营造出一种宁静、略带孤寂的氛围 |
对比作用 | 与“红”相对,突出江水一半泛青、一半映红的美丽景象 |
文化意象 | 在古诗中常象征清冷、寂静、孤寂等情绪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瑟瑟”虽为一字,却在《暮江吟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,使整首诗更具画面感与情感深度。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人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