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建极绥猷是什么意思】“建极绥猷”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国家治理或领导者的施政理念。它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哲学思想,体现了古代中国对治国理政的高度重视。下面将从含义、出处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含义总结
“建极绥猷”由两个部分组成:
- 建极:意为建立中正之道,确立公正、合理的政治秩序。
- 绥猷:意为安定纲纪,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秩序。
合起来,“建极绥猷”可以理解为: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制度,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。
在古代,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君主或贤臣治理国家时所秉持的理念,强调以德治国、以道驭民。
二、出处与背景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最早见于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皇天既付中国民,越厥疆土于先王,肆朕(我)之德,盖亦帝之功,是用建极绥猷。” |
背景 | 该词最初用于赞美大禹治水有功,能够建立中正之道,安定天下。后逐渐成为帝王治国的重要理念。 |
后世使用 | 在明清时期,常用于皇帝诏书、碑文、匾额等正式场合,表达治国安邦的理想。 |
三、现代应用与引申义
应用领域 | 解释 |
政治领域 | 强调依法治国、公平正义,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。 |
教育领域 | 常用于校训或教育理念中,寓意培养有道德、有责任感的人才。 |
文化传承 | 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,体现中华文明的治理智慧。 |
四、相关词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建极绥猷”的关系 |
中正之道 | 公正、合理的原则 | 与“建极”相近,强调治国的公正性 |
安邦定国 | 稳定国家 | 与“绥猷”相似,强调国家安定 |
德治仁政 | 以德治国 | 是“建极绥猷”的延伸和实践方式 |
五、总结
“建极绥猷”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强调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制度,以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与发展。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对治国理念的追求,也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含义 | 建立中正之道,安定国家秩序 |
出处 | 《尚书·大禹谟》 |
背景 | 赞美大禹治水有功,建立公正秩序 |
现代应用 | 政治、教育、文化等领域 |
相关词语 | 中正之道、安邦定国、德治仁政 |
意义 | 强调公正、稳定、治理智慧 |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演变或具体应用案例,可继续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