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点绛唇·高柳萧萧》是南宋词人叶梦得所作的一首抒情小令,语言清丽,意境幽远,展现了作者在秋日黄昏时分的孤寂情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。这首词虽篇幅短小,却情感深沉,富有哲理意味。
一、原文
高柳萧萧,斜阳影里归鸿去。
乱云如絮,不肯随风住。
独倚危楼,目断天涯路。
愁无语,落花飞絮,尽日春寒雨。
二、注释
- 高柳萧萧:高高的柳树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,形容秋意渐浓,天气转凉。
- 斜阳影里归鸿去:夕阳西下,一群南归的大雁飞向远方,象征着离别和时光流逝。
- 乱云如絮:天空中飘荡的云朵像一团团棉絮,形象地描绘出天色阴沉、气氛朦胧。
- 不肯随风住:这些云朵不愿随风飘散,仿佛有某种执念或情绪,暗喻作者内心的不舍与留恋。
- 独倚危楼: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,表现出一种孤独、寂寞的情怀。
- 目断天涯路:极目远望,视线被遥远的天边阻断,表达出一种无法抵达的惆怅。
- 愁无语:心中充满忧愁,却无法倾诉,表现出一种压抑的情感。
- 落花飞絮,尽日春寒雨:花瓣和柳絮随风飘落,整日笼罩在春寒细雨之中,营造出一种凄凉、哀婉的氛围。
三、赏析
这首《点绛唇》以自然景物为依托,通过细腻的描写,表达了作者在秋日黄昏时分的内心世界。全词结构紧凑,意象丰富,情感真挚。
上片写景,以“高柳萧萧”起笔,渲染出秋天的肃杀之气;“斜阳影里归鸿去”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漂泊感。接着“乱云如絮,不肯随风住”,用自然现象隐喻内心情感的缠绵与执着,赋予景物以人的性格特征。
下片转入抒情,通过“独倚危楼,目断天涯路”的动作描写,展现出作者的孤独与迷茫。最后两句“愁无语,落花飞絮,尽日春寒雨”,将情感推向高潮,用落花、飞絮与春寒细雨,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,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意与哲思。
四、艺术特色
1. 意象鲜明:全词选取了柳、归鸿、乱云、落花、飞絮等典型的秋日意象,营造出浓厚的季节氛围。
2. 情景交融: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,达到了“景中有情,情中有景”的艺术效果。
3. 语言凝练:全词仅四十一字,却层次分明,情感层层递进,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。
4. 含蓄蕴藉:作者不直接抒发情感,而是借助景物与细节来传达内心的思绪,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。
五、结语
叶梦得的《点绛唇·高柳萧萧》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宋词作品,它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,也反映了宋代文人普遍存在的生命意识与审美情趣。在这首词中,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秋日黄昏的景象,更是一个心灵在时空中的徘徊与沉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