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有哪几种编制方法?有比较容易记下来的诀窍】在企业财务工作中,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核对银行对账单与企业账面记录的重要工具。它能够帮助发现未达账项,确保账实相符。以下是常见的两种编制方法,并附上一些便于记忆的技巧。
一、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两种主要编制方法
方法名称 | 描述 | 适用场景 |
直接法 | 直接根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进行逐笔核对,找出未达账项后进行调整。 | 初次核对或账目较为简单时使用 |
差额法 | 先计算出企业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的差额,再分析产生差额的原因,最后进行调整。 | 账目复杂、差异较大时使用 |
二、如何快速记住这两种方法?
为了便于记忆,可以采用以下口诀:
> “先对账,再调账;先算差,后找因。”
- “先对账,再调账”:指的是先通过直接法逐笔核对,确认未达账项后再进行调整。
- “先算差,后找因”:指的是用差额法时,先计算差额,再查找原因,然后进行调整。
三、常见未达账项举例(辅助记忆)
项目 | 说明 |
企业已收,银行未收 | 如企业收到支票但尚未存入银行 |
银行已收,企业未收 | 如银行代扣电费,企业尚未入账 |
企业已付,银行未付 | 如企业开出支票但对方尚未兑现 |
银行已付,企业未付 | 如银行扣款利息,企业尚未登记 |
四、总结
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主要有两种方法:直接法和差额法。虽然两者思路不同,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账实一致。掌握“先对账,再调账;先算差,后找因”的口诀,可以帮助你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这一过程。在实际操作中,建议结合企业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,并注意及时更新账务记录,减少未达账项的发生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操作步骤或示例表格,可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