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亭亭如盖的是什么意思】“亭亭如盖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明代归有光的《项脊轩志》。原句为: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”意思是:庭院里有一棵枇杷树,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下的,现在已经长得高大茂盛,像伞一样覆盖着。
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树木枝叶繁茂、高大挺拔的样子,也可引申为人的气质高雅、挺拔俊秀,常用于赞美人或物的风姿绰约、姿态优美。
2、原“亭亭如盖的是什么意思”生成的原创优质内容(加表格)
一、总结说明
“亭亭如盖”是形容树木枝叶繁茂、高大挺拔的状态,源自古文中的描写,后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,既可用于自然景物,也可比喻人的气质和风度。其核心意义在于“高大、挺拔、繁茂”,带有诗意和美感。
二、详细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明代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 |
原文 | 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” |
字面意思 | 亭亭:高耸直立;如盖:像伞一样覆盖。形容树高大茂盛。 |
引申义 | 可用于形容人的姿态高雅、气质出众,如“亭亭玉立”。 |
使用场景 | 文学描写、赞美人物或景物、诗歌创作等。 |
常见搭配 | “亭亭如盖的树”、“亭亭如盖的女子” |
情感色彩 | 正面、优雅、富有诗意 |
三、使用示例
- 自然描写:
“那棵老槐树早已亭亭如盖,枝叶繁茂,成为村中的一道风景。”
- 人物描写:
“她站在台上,亭亭如盖,气质非凡,令人印象深刻。”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亭亭如盖”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,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在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,避免误用。
- 与“亭亭玉立”相似,但“亭亭如盖”更强调“高大、繁茂”的状态。
五、结语
“亭亭如盖”不仅是一个生动的自然描写,更是一种文化意象,承载着古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细腻观察和深情寄托。在现代语言中,它依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表达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