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资讯 > 甄选问答 >

罚不当罪的典故

2025-10-16 01:17:52

问题描述:

罚不当罪的典故,跪求好心人,别让我孤军奋战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16 01:17:52

罚不当罪的典故】“罚不当罪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,原意是指惩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,即处罚过重或过轻。在古代,这一成语常用来批评执法不公、赏罚不明的现象。下面将从出处、含义、用法及历史案例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
一、

1. 出处

“罚不当罪”最早见于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今陛下以仁义为本,而刑罚不当,是谓‘罚不当罪’。”这句话指出,如果统治者在施政时只讲仁义,却在执行刑罚时不公正,就会导致“罚不当罪”的现象。

2. 含义

该成语强调的是法律执行中的公平性问题,即对某人所处的惩罚应与其所犯罪行相匹配。若惩罚过重,则可能引起民怨;若惩罚过轻,则可能纵容恶行。

3. 用法

现代多用于批评司法不公、行政失当等行为,也可用于形容某种结果与原因不匹配的情况。

4. 历史案例

在历史上,“罚不当罪”常出现在政治斗争或权力更迭中。例如,秦朝严刑峻法,虽以法家思想治国,但因处罚过于严厉,导致百姓不满,最终引发农民起义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罚不当罪
出处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
原意 惩罚与罪行不相称
含义 法律执行不公,赏罚不明
用法 批评司法不公、行政失当
历史背景 古代常用于批评统治者的执法不公
现代应用 用于描述不合理的行为或结果
典型例子 秦朝严刑峻法,导致“罚不当罪”现象频发

三、结语

“罚不当罪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,更是一种对公正与合理性的呼唤。在现代社会,法治精神日益重要,任何执法行为都应遵循“罪刑相当”的原则,避免出现“罚不当罪”的现象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