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哪一学说】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篇,是孔子对人生修养和道德境界的深刻阐述。它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,也展现了一个人在达到高度自我修养之后,能够自由行动而不违背礼法的精神状态。
一、
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到了七十岁,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,但不会越出规矩。这里的“矩”指的是礼法、规范,即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。这句话强调的是个人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,是一种理想的人格状态。
这句话属于儒家学说,尤其是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体系。它反映了儒家对“仁”的追求,以及通过不断修身养性,最终达到“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”的理想境界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《论语·为政》 |
| 原文 | “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 |
| 含义 | 到了七十岁,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,但不会违反礼法。 |
| 所属学说 | 儒家学说 |
| 核心思想 | 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,追求“仁”的境界。 |
| 关键词 | 心、欲、矩、礼、仁 |
| 代表人物 | 孔子及其弟子 |
| 现实意义 | 鼓励人们通过修养提升自我,达到自由与规范的平衡。 |
三、补充说明
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不仅是孔子对自己人生境界的总结,也是后世儒家学者追求的理想人格目标。它强调的不是放纵欲望,而是通过长期的道德修养,使人的行为自然符合社会规范,达到一种“无为而治”的状态。
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追求个性与自由的同时,不能忽视社会责任与道德底线。只有在内心有坚定的原则,才能真正做到“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”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,也可以继续深入分析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