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带有矣字的成语】“矣”在汉语中是一个表示完成或肯定语气的文言助词,常用于句末,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或某种状态已经成立。虽然“矣”字本身不单独构成成语,但在一些成语中出现,增强了语言的古雅与表达的力度。以下是一些含有“矣”字的常见成语,并附上简要解释。
一、总结
在汉语成语中,“矣”字虽不常作为核心词汇出现,但其在部分成语中起到增强语气和表达完成状态的作用。这些成语多为文言风格,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中。以下是部分包含“矣”字的成语及其含义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成语 | 含义解释 | 出处/用法示例 |
| 不亦乐乎 | 表示非常高兴或很有意思,常用于反问句中。 | 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 |
| 焉得虎子 | 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。 | 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 |
| 岂有此理 | 表示怎么会有这样的道理,用于否定对方的说法。 | 《红楼梦》:“岂有此理!” |
| 何足道哉 | 表示不值得说,形容事情微不足道。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此沛公之功也,何足道哉!” |
| 安能摧眉折腰 | 表示怎能低头弯腰,形容人不愿屈服。 |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” |
| 非同小可 | 形容事情非常重要或影响很大。 | 《水浒传》:“此事非同小可。” |
| 虽然如此 | 表示尽管这样,但还有其他情况。 | 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虽然后世多有争议,虽然如此,其功不可没。” |
| 何必如此 | 表示没有必要这样做。 | 《红楼梦》:“你何必如此多心。” |
三、结语
虽然“矣”字本身不构成成语,但它在部分成语中起到了强化语气和表达完成状态的作用。这些成语多具有浓厚的文言色彩,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文学作品中。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文言虚词在成语中的使用,欢迎继续交流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