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二代计算机用什么作外存储器】第二代计算机是指1958年至1964年期间的计算机,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第一代的电子管,从而在体积、速度和可靠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。随着技术的发展,外存储器也逐步得到改进,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。
在第二代计算机中,外存储器主要包括磁带和磁盘两种形式。这些设备为当时的数据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,使得计算机能够更有效地存储和读取大量信息。
一、第二代计算机常用的外存储器总结
| 外存储器类型 | 特点 | 应用场景 |
| 磁带 | 顺序存取,容量大,成本低 | 数据备份、批量数据处理 |
| 磁盘 | 随机存取,速度快,容量相对较小 | 文件存储、程序运行 |
二、详细说明
1. 磁带(Magnetic Tape)
磁带是第二代计算机中最常见的外存储设备之一。它通过磁性材料记录数据,数据按顺序存储,因此读取时需要依次查找。虽然读取速度较慢,但磁带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较低的成本,非常适合用于数据备份和大规模数据的长期保存。
在第二代计算机中,磁带常用于批处理系统,尤其是在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中,用于存储大量的计算结果和历史数据。
2. 磁盘(Magnetic Disk)
与磁带不同,磁盘采用的是随机存取方式,允许直接访问特定位置的数据,因此读写速度更快。第二代计算机中的磁盘通常是早期的软盘或硬盘,虽然容量有限,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是非常先进的存储技术。
磁盘主要用于存储操作系统、应用程序和用户文件,是计算机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三、总结
第二代计算机在发展过程中,逐渐从简单的输入输出设备转向更为复杂的外存储系统。磁带和磁盘作为主要的外存储器,在数据存储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尽管它们的技术相对于现代存储设备来说较为落后,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,它们为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