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凤鸣岐山是什么意思】“凤鸣岐山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,常用于象征祥瑞、盛世或贤才涌现的吉兆。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,也蕴含着丰富的寓意。
一、
“凤鸣岐山”最早见于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皇鸣矣,于彼高岗;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后世将“凤鸣岐山”引申为凤凰在岐山(今陕西岐山)上鸣叫,象征着圣人出世、国运昌隆、天下太平的吉祥征兆。
在历史上,“凤鸣岐山”常被用来形容周朝兴起时的祥瑞景象,尤其是周文王、周武王时期,被视为德政与天命结合的体现。后来,这一典故也被广泛用于文学、艺术和政治中,用以比喻有德之人或盛世之象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| 典故来源 | 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 |
| 含义 | 象征祥瑞、盛世、圣人出世、德政显扬 |
| 历史背景 | 周朝兴起时的祥瑞征兆,常与周文王、周武王相关 |
| 文化意义 | 表达对贤君明主、太平盛世的向往,具有浓厚的政治与道德寓意 |
| 使用场合 | 文学、历史、政治、艺术等领域,常用于比喻吉祥、贤才或盛世 |
| 现代应用 | 多用于象征吉祥、成功、人才辈出等正面意义 |
三、结语
“凤鸣岐山”不仅是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,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时代的向往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盛世不仅在于权力的更替,更在于德行与民心的凝聚。今天,虽然时代变迁,但“凤鸣岐山”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思考与传承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