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汗颜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怎么使用】“汗颜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因羞愧、惭愧而感到脸上发热、出汗的状态。它不仅是一种生理反应,更是一种心理情绪的外在表现。下面将从“汗颜”的含义、出处以及使用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汗颜的意思
“汗颜”原意是指因害羞、惭愧或紧张而导致面部发红、出汗的现象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多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错误、失败或他人赞赏时所表现出的羞愧感。
- 近义词:羞愧、难为情、脸红
- 反义词:镇定、从容、坦然
二、汗颜的出处
“汗颜”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尤其在古文诗词中较为常见。其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等历史典籍中,但真正作为成语广泛使用则是在唐宋以后。
-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’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……”(虽未直接出现“汗颜”,但情感基调相近)
-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人无耻,不可与处。”(间接体现羞耻之情)
在唐宋时期,“汗颜”逐渐成为常用词语,如杜甫、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中均有相关表达。
三、汗颜的使用方法
“汗颜”一般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也可用于口语中表达羞愧或尴尬的情绪。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用错场合。
| 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 说明 |
| 表达因错误而羞愧 | “他因为工作失误,感到十分汗颜。” | 表示对自身错误的懊悔 |
| 面对他人夸奖时 | “听到别人夸我,我顿时汗颜不已。” | 表示谦虚或不好意思 |
| 感叹他人成就时 | “看到他的成绩,我真是汗颜。” | 表示自愧不如 |
| 古文或文学作品中 | “闻其言,面赤汗颜。” | 常用于描写人物心理 |
四、总结
“汗颜”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,不仅描述了人的生理反应,更承载了文化中对羞耻、谦逊和自我反省的重视。在日常交流中,适当使用“汗颜”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、有层次感。理解它的来源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情感。
表格总结:
| 项目 | 内容 |
| 含义 | 因羞愧、尴尬而脸上发热、出汗 |
| 出处 | 最早见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,唐宋时期广泛使用 |
| 近义词 | 羞愧、难为情、脸红 |
| 反义词 | 镇定、从容、坦然 |
| 使用场景 | 表达羞愧、面对夸奖、感叹他人成就等 |
| 示例句子 | “他因工作失误,感到十分汗颜。”、“听到别人夸我,我顿时汗颜不已。”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“汗颜”这一词语的内涵与应用,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,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文化深度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