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绵的成语有哪些】在汉语中,“绵”字常用于表达延续不断、柔软细腻或长久持续的意思。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“绵”字,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,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“绵长”“持续”等概念的重视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包含“绵”字的成语,并对其含义进行了简要总结。
一、常见含“绵”字的成语总结
| 成语 | 含义解释 |
| 绵延不绝 | 形容事物连续不断,没有尽头,多用于山脉、河流等自然景观。 |
| 绵里藏针 | 比喻外表柔和,内里却有锋芒,形容人表面温和但内心坚定或有力量。 |
| 长年累月 | 形容时间长久,经过很多年或很多月。虽然不含“绵”字,但与“绵”的意义相近。 |
| 绵密细致 | 形容做事认真细致,考虑周到,常用于描述工作或文章。 |
| 绵羊式性格 | 比喻性格温和、顺从、不争强好胜的人。 |
| 绵软无力 | 形容身体虚弱或精神不振,缺乏力量。 |
| 绵长悠远 | 形容声音、情感或时间等持久而深远。 |
| 绵力竭思 | 形容尽心尽力,全力以赴。 |
二、成语使用场景举例
1. 绵延不绝:
“长城如一条巨龙,绵延不绝地横贯山岭。”
2. 绵里藏针:
“他的话听起来温和,实则绵里藏针,暗含批评之意。”
3. 绵密细致:
“这位作家的作品描写非常绵密细致,让人读来如临其境。”
4. 绵羊式性格:
“她总是低调谦和,像是一个典型的绵羊式性格的人。”
5. 绵软无力:
“长时间的劳累让他整个人显得绵软无力。”
6. 绵长悠远:
“那首古琴曲音调绵长悠远,令人回味无穷。”
7. 绵力竭思:
“为了完成这个项目,他真是绵力竭思,几乎废寝忘食。”
三、结语
“绵”字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它既可以表示物理上的柔软,也可以象征精神上的坚韧和持久。通过上述成语可以看出,“绵”字不仅在日常语言中频繁出现,也在文学、艺术乃至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,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魅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