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就业协议书有什么用】在求职过程中,很多应届毕业生会接触到“就业协议书”这一概念。但很多人对其具体作用并不清楚,甚至误以为它和劳动合同一样,具有法律效力。其实,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它们在签订时间、内容、法律效力等方面都有所区别。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就业协议书的作用,本文将从其定义、用途、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就业协议书的定义
就业协议书,全称为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》,是由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格式文本,通常由学校、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共同签署。它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就业意向的初步协议,主要用于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情况,并作为学校办理相关手续的重要依据。
二、就业协议书的主要用途
| 序号 | 用途说明 |
| 1 | 记录毕业生就业意向,作为学校统计就业率的依据 |
| 2 | 作为毕业生派遣和户口迁移的凭证之一 |
| 3 | 用于申请应届毕业生落户政策(如北京、上海等城市) |
| 4 | 在部分单位招聘中,作为入职前的初步确认文件 |
| 5 | 为后续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提供参考依据 |
三、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的区别
| 对比项目 | 就业协议书 | 劳动合同 |
| 签订时间 | 毕业前或毕业初期 | 正式入职后 |
| 签订主体 | 学校、用人单位、毕业生三方 |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 |
| 法律效力 | 不具备法律约束力,仅具意向性 | 具有法律效力,受《劳动法》保护 |
| 内容范围 | 主要涉及就业意向、岗位安排等 | 包括工作内容、薪酬、福利、合同期限等 |
| 用途 | 用于学校管理及落户等行政手续 | 用于明确劳动关系及权益保障 |
四、注意事项
1. 不要混淆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:就业协议书不具备法律效力,不能替代劳动合同。
2. 签订前需仔细阅读条款:避免因不了解内容而影响后期权益。
3. 保留好协议书原件:用于后续落户、档案转递等重要事项。
4. 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:如有变动,应及时协商并更新相关材料。
总结
就业协议书虽然不是正式的劳动合同,但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。它不仅是学校统计就业率的依据,也是毕业生落户、档案转移等行政事务的重要凭证。因此,应届毕业生在签订时应保持谨慎态度,了解其实际作用和限制,避免因误解而影响自身权益。
附表:就业协议书主要用途一览表
| 用途 | 说明 |
| 就业统计 | 学校用于统计毕业生就业情况 |
| 户口迁移 | 部分城市要求凭此办理落户手续 |
| 档案转移 | 作为档案转递的依据之一 |
| 就业证明 | 可作为应聘其他单位的就业证明 |
| 合同参考 | 为后续签订劳动合同提供参考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就业协议书虽不具法律约束力,但在毕业生就业流程中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。建议同学们在签订前充分了解其性质和用途,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