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崂山道士的原文】《崂山道士》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《聊斋志异》中的一篇短篇小说,讲述了书生王生慕道求仙,前往崂山拜师学艺,最终因心浮气躁、急功近利而失败的故事。文章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,揭示了修道需持之以恒、脚踏实地的道理。
一、
《崂山道士》讲述了一个叫王生的书生,一心想要修炼成仙,于是前往崂山拜访一位自称“崂山道士”的隐士。道士见他诚心诚意,便收他为徒,教他一种名为“穿墙术”的法术。起初,王生勤学苦练,但不久后便开始偷懒,只想着快速掌握技巧,不愿日复一日地练习基本功。最终,他在一次演示中因为心浮气躁,导致法术失败,被道士斥责,并被赶出山门。
故事虽短,却寓意深刻,强调了修行之道在于坚持与专注,而非急于求成。
二、原文要点对比表
| 项目 | 内容 |
| 作者 | 蒲松龄(清代) |
| 出处 | 《聊斋志异》 |
| 主题 | 修行需踏实,不可急功近利 |
| 主要人物 | 王生(书生)、崂山道士 |
| 情节概要 | 王生拜师学穿墙术,因急于求成而失败 |
| 关键事件 | 王生偷懒、法术失败、被道士斥责 |
| 寓意 | 做事要脚踏实地,不可心浮气躁 |
| 语言风格 | 文言文,简洁生动,富有哲理 |
三、个人感悟
《崂山道士》虽然是一则志怪小说,但它所传达的道理却是现实生活中极为重要的。在当今社会,许多人都渴望一夜成名、迅速成功,却忽视了积累与坚持的重要性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人生目标,只有脚踏实地、持之以恒,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。
这篇短文不仅让人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智慧,也提醒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,不要忘记“慢工出细活”的道理。


